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有哪些?
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有哪些?国家标准委认真落实《中国制造2025》中明确提出的制造业标准化提升计划,需抓好以下4个方面的重点工作。
1、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
研制智能制造技术标准,包括智能制造关键术语和词汇表、企业间联网和集成、智能制造装备、智能化生产线、数字化车间、智慧工厂、智能传感器、高端仪表、智能机器人、工业通信、工业物联网、工业云、大数据、工业安全、智能制造服务架构等一大批标准。在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综合标准化工作,重点加快制定以智能化为特征的重大成套装备、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集成标准,在大飞机、发电和输变电等优势领域,围绕关键用户需求,应用综合标准化模式,推进标准综合体研制,继续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综合体项目。搭建标准化验证测试公共服务平台,重点针对流程制造、离散制造、智能装备和产品、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模式、智能化管理和智能服务5个领域开展试点示范。
2、强化基础领域标准体系建设
围绕实施工业强基工程,紧贴工业“四基”发展指导目录,重点制定关键零部件所需的钢铁、有色、有机、复合等基础材料标准。重点提高轴承、齿轮、液压气密等关键基础零部件的性能、可靠性和寿命标准指标。集中研制铸造、锻压、热处理等先进工艺及基础制造装备标准,破解产业发展的瓶颈。在数控机床、航空航天、发电设备等重点领域选择核心企业,推动整机企业和基础配套企业对接,运用综合标准化方法,开展核心基础零部件、先进基础工艺、关键基础材料标准的研制与对标达标活动,系统解决设计、材料、工艺、检测标准的衔接问题,提升基础产品的质量、可靠性和寿命。
3、推动重点领域标准化突破
加强产业升级关键技术的标准研制,制/修订2000余项技术标准。重点围绕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,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、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、航空航天装备、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、电力装备、新材料、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、农业机械装备等重点领域的标准研制,助推智能制造、绿色制造。重点围绕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工程,在大型飞机、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、民用航天、智能绿色列车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、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、智能电网成套装备、高档数控机床、核电装备、高端诊疗设备等领域研制一大批标准,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、产业化瓶颈,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,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。
4、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
在铁路、航天、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,推动研制一批高端装备国际标准。积极推进在船舶、海洋、信息技术等国际标准上取得突破。加强“一带一路”沿线重点国家大宗商品标准比对分析研究。围绕航天、工程机械等重点领域装备走出去,提出中国装备标准名录。加大标准互认力度,增加标准互认的国家和标准数量,成体系地开展急需的标准外文版翻译。